一路向北,灰色天空笼罩的渭北高原,在车窗外清晰可见。厦门大学学生李萱凝望着与南国迥异的风景,期待着即将进行的“大角逐”。
隆冬腊月,来自全国百余所军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一线部队的最强战队来到空军工程大学,800余名选手在该校三原校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巅峰对决”。
比赛前,空军工程大学学员小心翼翼地调试无人机,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何 昕摄
“亮剑”渭水河畔,“鏖战”空军校园。此次“智胜空天-2018”无人机挑战赛着眼智能无人领域和无人作战的前景,组织了无人机多目标识别、无人机定点攻击、无人机空空对抗等课目,使清寂的校园激情似火。
赛场上,不可控因素太多
计时器的数字在飞快变换,厦门大学学生李萱凝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观众也为她捏把汗。
“还是不行,数据反馈飘忽不定,完全无法选择路线。”队友急切催促着。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赛前调试时,李萱凝还是乱了阵脚。
正当他们准备检查代码逻辑时,裁判按停了计时器。“准备时间到,出局!”一声令下,李萱凝无奈地关上了电脑。随后她满脸苦涩地掏出手机,“亲眼目睹自己的死亡”。一段文字附上欲哭无泪的表情,她在朋友圈写出了最真实的感受。
赛前,李萱凝团队6进迷宫,5次探路成功,谁能想到夺冠的热门队伍竟“死”在迷宫口。赛前模拟探路时,电磁环境单纯,无信号干扰;但比赛打响后,多架无人机同时升空,杂波严重干扰雷达信号反馈,导致李萱凝的无人装备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