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
搜索与 科研人员 相关的新闻
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原标题: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新华社华盛顿8月3日电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在生物医学和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社论: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应强调“四权”
目前,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我国也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节点上,如何在此历史机遇期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自主权
2019-03-22 09:21:24
澳科研人员:量子计算竞争激烈但需合作
新华社悉尼11月1日电(记者陈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米歇尔·西蒙斯日前在一场关于量子计算的演讲中表示,谷歌宣布实现“量子霸权”让人鼓舞,量子计算领域竞争激烈,但研究人员仍需要分享和合作
量子计算
2019-11-01 17:34:01
我国科研人员发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北京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单碱基编辑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在一系列疾病相关基因转录本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编辑
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
原标题: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新华社南京11月25日电(记者刘巍巍)记者25日从扬州大学获悉
我国科研人员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
新华社武汉10月24日电(记者谭元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投资开发公司微藻生物科技中心与暨南大学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期实现超高密度微藻异养培养,突破了微藻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瓶颈
草原“天眼”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30日电(记者刘懿德、魏婧宇)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明安图观测基地获悉,科研人员在太阳耀斑爆发前兆研究中取得一项最新成果
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实现对月球表面月尘累积质量的测量
新华社兰州9月20日电(记者张文静、王铭禹)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实现了对月尘累积质量的原位测量。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地球物理领域顶级期刊《地球物理研究期刊:行星》
小行星将与地球“相撞”?科研人员正为“邂逅”作准备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4月29号说,一颗名为阿波菲斯的小行星10年后将以与地球最近3.1万公里的距离“擦肩而过”。测算表明,它撞击地球的可能性非常小,发生概率不到十万分之一。目前,多国科研人员正在为迎接这一“邂逅”作准备。
小行星将与地球相撞
2019-05-03 14:44:58
美60家科学组织联名反对政府打压外国科研人员
新华社华盛顿9月5日电(记者周舟)美国60家科学、工程学和教育组织4日联名发表公开信,呼吁美国政府停止打压外国科研人员和阻碍国际科学合作的行为。 这60家组织包括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天文学会等
史前生物沉睡4万年后,被科研人员解冻苏醒
像低温冷藏,多年后在苏醒的技术一般都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以及影视剧中。现实世界还没有任何人掌握这种技术,但最近就有科研人员在北极附近的冻土层下面挖出4万年后的生物。在实验室中研究的时候,发现它们的身体机能还很完整。
沉睡生物被解冻苏醒
沉睡4万年生物解冻苏醒
2019-08-06 14:24:15
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
本报上海3月20日电(记者姜泓冰)上海今天公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的25项新举措,将探索试点“三不一综合”的科研新机制,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高科研人员收入水平
2019-03-21 10:51:01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兰花新种
新华社昆明5月18日电(记者张东强)我国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发现一个兰科石豆兰属新种,将其命名为“雅鲁藏布江石豆兰”。该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上
雅鲁藏布江
2019-05-18 18:06:01
科研人员可对艾滋病毒RNA进行荧光标记
新华社武汉10月9日电(记者谭元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合作在病毒RNA单分子标记与示踪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量子点纳米信标,这种信标可对艾滋病毒RNA实施荧光标记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有新突破
随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入深化阶段,上海又在法律层面为创新体系提供保障。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日前对《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下称《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9月25日起公开征求意见
2019-09-26 08:46:25
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培训科研人员1500余人
新华社重庆11月18日电(记者柯高阳)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启动15年来,已培训1500余名科研人员,为中欧双方培养了一大批遥感领域的后备人才。这是记者18日在重庆大学举行的“龙计划”第四期2019陆地遥感高级培训班上了解到的
董明珠豪掷5000万奖励科研人员,单项目奖金最高120万
格力电器官微今天下午发布微博称,董明珠豪掷5000万奖励科研人员,单项目奖金最高达120万
韩国破冰船在南极营救出24名被困的中国科研人员
“雪龙”号撞上了冰山!这是5天前(19日)令无数中国人牵挂的一条消息。令人欣慰的是,来自央视新闻的报道显示,“雪龙”号目前情况正常,已驶离阿蒙森海冰山密集区,于北京时间1月22日01:30开始恢复开展走航观测。
挥洒汗水,心向往之——扎根三江源地区的科研人员素描
新华社西宁8月26日电 题:挥洒汗水,心向往之——扎根三江源地区的科研人员素描 新华社记者李亚光 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域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高寒缺氧气候恶劣,道远路艰补给困难……这样的工作条件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拍到孟加拉虎活体照片
首次拍到孟加拉虎 在西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的许可和支持、林芝市与墨脱县林草局帮助下,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兽类生态与进化学科组自2018年10以来 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野外拍摄到孟加拉虎活体照片
首次拍到孟加拉虎
2019-08-07 10:47:07
中国西北气候有“异常”?科研人员20多年前就有预测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韩健夫】 全球变暖现今已经成为民众所普遍熟知的一个全球性话题。我们生活在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下,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地域广袤,气候类型众多,我们无法“一言以蔽之”全球变暖对中国气候所带来的全部影响
中国西北气候有“异常”
2019-09-28 10:19:58
种地、造林咋影响全球碳循环?科研人员揭示其中奥秘
新华社武汉1月5日电(记者谭元斌)由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分解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到底种地、造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影响全球碳循环?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
专访: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建平
新华社伦敦11月10日电 专访:中国科研国际合作程度持续提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吴建平 新华社记者张家伟 “近年来,中国科研不但在国际合作程度上持续提升,部分领域的科研水平也达到国际一流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国办发文推动相关政策落实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记者张泉)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自主权的重要意义,制定政策落实的配套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
格力去年营收大涨3成 董明珠豪掷5000万奖励科研人员
15日,据格力电器官微消息,在日前举办的格力电器科技创新大会暨2018届科技奖励大会上,董明珠豪掷5000万奖励科研人员,单项目奖金最高达120万
科研人员完善树种分布预测理论 有助开展物种保护
新华社长春4月24日电(记者金津秀)记者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了解到,该所景观生态过程学科组研究人员最新预测栎树、松树等30个树种在未来300年内的分布变化,完善树种分布预测模型理论,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物种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推进七项行动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记者胡喆)减少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解决报销繁、使得科研人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记者从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召开的推进会上了解到,四部门近日联合推进了“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条例征求意见:符合条件的创新人才可直接落户
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奖酬是否算入绩效?科技企业创业、融资有哪些支持?上海在推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过程中完善法治保障
2019-09-25 16:06:01
第六届中白青年创新论坛开幕
新华社明斯克11月12日电(记者魏忠杰 李佳)第六届中白青年创新论坛“新地平线-2019”12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开幕,吸引了中白两国10多所高校的约250名在校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
菊花首次在“世界屋脊”栽培成功
新华社南京11月6日电(记者 董峻)园林小菊第一次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绽放——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已成功将这种用于观赏和绿化的菊花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进行露地栽培并自然越冬。 这是记者日前从南京农业大学了解到的情况
石墨烯“打底”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高速晶体管
(原标题:石墨烯"打底"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高速晶体管) 科技日报沈阳10月29日电 (记者郝晓明)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科研人员
“让人为之一振”的深圳版国企综改方案,究竟有哪些大突破?
深圳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正式启动,改革方案亮点频现,尤其是在鼓励科技创新、激励科研人员方面的突破较大
2019-09-26 08:45:46
中国学者马赛获德国政府“绿色精英”奖
新华社柏林10月24日电(记者张毅荣 连振)德国联邦教研部24日授予包括中国学者马赛在内的全球25名青年科研人员“绿色精英”奖,表彰他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提出的创新方案和取得的成绩
山东:20条“若干措施”扩大科研项目资金使用自主权
央广网济南7月19日消息(记者桂园)山东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出四个方面20条举措,进一步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充分释放创新活力
领导指挥方队、院校科研方队、文职人员方队等将首次亮相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梅世雄、梅常伟、白阳)“这次阅兵按改革重塑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编组徒步受阅方队,全军各大单位均有力量参阅,不少方队是首次亮相
大庆油田“焕发青春” 勘探开发获重大进展
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在进行聚合物驱油实验(6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新华社哈尔滨9月26日电(记者管建涛、闫睿)26日是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纪念日
中国世界经济坐标:世界经济第二 外汇储备第一
中国世界经济坐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科研人员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
中国世界经济坐标
2019-09-24 16:33:05
罗健夫:知识分子的楷模
新华社长沙9月10日电(记者帅才)罗健夫是渊博的知识分子、技术卓越的科研人员,也是一位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知识分子的楷模。在他的家乡湖南湘乡,久久传颂着他忘我工作、勇于攻关的事迹
罗健夫
2019-09-10 15:36:00
科学家发明早期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 指示病变位置
(原标题:中科院学者发明早期肿瘤标志物检测新方法,指示病变发生位置) 王珏玢/新华社 记者从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新近研发出一种可以高灵敏度检测微小核糖核酸(miRNA)浓度的新方法
“中国核潜艇之父”最新现身这个特殊的码头 全场沸腾!
近日,一场“快闪”活动亮相大连国家某重点装备试验码头。半年前,就在这里,三位科研人员在台风抢险中不幸牺牲。
[我们走在大路上]十万大军戍戈壁 铁马冰河入梦来
1958年4月,甘肃酒泉开始建设导弹发射基地。从此,为了“两弹”的研制,十多万科研人员和参试部队告别了亲友,离开了故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来到大西北
武大学者参与发现迄今最大黑洞
发现迄今最大黑洞 还记得今年4月人类史上首张面世的黑洞照片吗?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首次将这个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天体呈现在人们面前,引发了全世界对黑洞的广泛关注。
发现迄今最大黑洞
2019-11-28 13:51:19
研究人员发现与西红柿味道有关的基因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有没有觉得不少西红柿味道寡淡、不太好吃?一个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机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新近发现了与西红柿味道有关的基因,有望帮助培育味道更好的西红柿品种
记者蹲点手记:于无声处听惊雷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 题:记者蹲点手记:于无声处听惊雷 新华社记者任硌、李华梁、袁波 人常道,于无声处听惊雷。对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的科研人员来说,这惊雷始于上世纪60年代的西北大漠那团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在这个问题上 中国的做法赢得世界赞誉
没有疟疾肆虐的非洲大陆,会是怎样的?如今,这一被想象过无数次的问题正在迎来答案。7月4日,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详细报道了中国科研人员和制药企业在非洲的新行动——
成都发布“城市猎头”行动计划 首批公布20个紧缺岗位
新华社成都12月5日电(记者李倩薇)4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并公布首批20个紧缺岗位,面向全球觅才
中俄深入推进地方科研合作
新华社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4日电(记者栾海 吴刚)第五届东方经济论坛正在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记者在论坛期间了解到,中俄部分邻近地区正积极开展科技研发合作,在合作形式和方向上深度对接
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原标题:美科研人员开发出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 新华社华盛顿8月3日电 美国《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美国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可远程控制的变形机器人,未来有望在生物医学和航天领域得到应用
社论: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应强调“四权”
目前,正处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期,我国也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节点上,如何在此历史机遇期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自主权
2019-03-22 09:21:24
澳科研人员:量子计算竞争激烈但需合作
新华社悉尼11月1日电(记者陈宇)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量子物理学教授米歇尔·西蒙斯日前在一场关于量子计算的演讲中表示,谷歌宣布实现“量子霸权”让人鼓舞,量子计算领域竞争激烈,但研究人员仍需要分享和合作
量子计算
2019-11-01 17:34:01
我国科研人员发布新型基因编辑技术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魏梦佳)北京大学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核糖核酸(RNA)单碱基编辑技术。利用该技术,研究人员在一系列疾病相关基因转录本中实现了高效、精准的编辑
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
原标题:中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发无人驾驶联合耕播作业机新华社南京11月25日电(记者刘巍巍)记者25日从扬州大学获悉